隨著肚子里生命的不斷變化終于迎來了寶寶的誕生。
嬰兒期孩子喜歡能聽懂他們哭聲的媽媽。
兩歲之前,孩子喜歡經(jīng)常擁抱他們,能給他們安全感的媽媽。
孩子從小就渴望有人抱,愿意吸吮母親的乳汁,喜歡看母親的臉,母親的擁抱、親吻、貼臉、握手等直接的皮膚接觸能使孩子體驗到“溫暖”、“愉快”、“欣慰”的感覺,大大有助于親子之間關(guān)系的形成。這在心理上被稱為“依附”。有實驗資料顯示,一、兩歲的小孩,只有在母親附近,才敢對陌生的一切進行探索,母親可提供孩子探索環(huán)境時的安全感。兩歲以前是孩子社會情感和行為發(fā)生的關(guān)鍵時期,如果早期無法和父母等親近的人建立良好情感的話,成年后亦很難與他人發(fā)展出密切的人際關(guān)系。通常,對母親的依附以及在母親離開時會哭泣——在兩歲左右會達到高峰。兩歲以后,孩子開始可以慢慢習慣和母親分開。到了3歲左右,他可以在母親不在時和同伴或其他認識的大人一起游玩了。
所以,在孩子兩歲之前,母親應(yīng)該在繁忙的工作之余,經(jīng)常把嬰兒抱在懷里,愛撫他,和他親切地說話,給他洗澡,拉著他的手玩耍,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喜歡你,依附你,更主要的是可以避免孩子情緒不穩(wěn)定,孤獨以及不安全感等異常狀態(tài)的出現(xiàn),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。
3~6歲的孩子喜歡“懂得進退”的媽媽。
人的一生大約有兩個反抗階段,一是“3~6歲”,另一個則是“青春期”。在這兩個階段,孩子們開始認為世界是跟著他運轉(zhuǎn)的,期待每個人喜歡他、愛他、欣賞他、尊敬他,甚至崇拜他,很多媽媽不了解這是孩子成長必經(jīng)的軌跡,因此常與孩子發(fā)生沖突。
3~6歲的孩子不會輕易禮讓別人,好奇心強,大膽,沖動,自我控制力仍相當差。當他們的想法未被接受時,便會表示反抗,或忍不住大發(fā)脾氣。此時即使你大發(fā)雷霆,也很難起到抑制效果,甚至只會加劇親子沖突。面對這樣的孩子,聰明的媽媽應(yīng)該學會“進退”之道。所謂“進”的原則是,以“鼓勵”、“贊美”和微笑的方式加強孩子安靜、友善的行為,并選在他心情良好時,提醒他:“媽媽最喜歡那種喜歡幫助別人的人。”或者告訴他:“寶貝,你最近常發(fā)脾氣讓媽媽很難過。”這樣將有助于孩子反省自己。
嬰兒呱呱落地,是以哭來表示他的誕生的?奘撬麄兣c父母親交流的唯一方式,年輕的母親常常不熟悉這種哭的語言,因此常在孩子各種各樣不停的哭聲中感到心煩意亂,無所適從。嬰兒的哭聲有兩種,一種是生理性的,是表達愿望的哭。比如餓了、困了或者大小便了,這些都有一定的時間性和規(guī)律性。另一種則是病理性的。例如:尖厲的哭聲,使人想到腦炎;陣發(fā)性的哭聲使人想到腸痙攣;摔傷后,如果哭聲加劇應(yīng)想到骨折;長久的哭聲,可能與飲食、慢性消化不良有關(guān)。如果母親能認真地觀察,則不難辨明和理解嬰兒所要表達的情感和要求,那么也就可以通過嬰兒這種最初的“語言”與之交流了,孩子的欲望得到了滿足,自然就可以避免哭鬧,與母親融洽地相處了。
寶寶有時候去發(fā)脾氣的時候,媽媽們也要懂得退讓,該退時退該進時進,這樣才能控制好寶寶的脾氣